2020-12-16T17:27:35+08:002019-12-18|

1999年澳門回歸那年,全球首部中葡電子辭典在澳門大學誕生,澳大科技學院副教授黃輝成為澳門機器翻譯研究的第一人,為協助澳門回歸過渡作出了貢獻。今年澳門回歸20年之際,他與團隊發佈最新的「在線中葡英輔助翻譯平台」(UM-CAT),全力將知識轉化成產品,讓社會大眾受益。

協助澳門回歸過渡

「中葡通」這一劃時代產物,輔助首屆澳門特區政府和民間機構處理海量有待翻譯的文件。賦予機器翻譯技巧,無異於要機器「能理解、會思考」語言,是人工智能技術中最難研發的課題之一,澳門回歸前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基礎。當時,黃輝教授的辭典一推出,就有800多個政府部門及企業註冊使用。「回歸前,澳門有大量官方文件有待翻譯,但卻沒有任何軟件、系統去輔助翻譯,因此有需要開展相關項目的研發。」

2007年,時任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訪問澳大,讚揚澳大中葡雙語翻譯研究的成果,相信研究有助推動中葡友好合作。2009年,澳大成立「自然語言處理與中葡機器翻譯實驗室」(NLP2CT),由黃教授出任主任。今天,澳大多項機器翻譯研發已大力推動了中葡翻譯工作,有助中葡經貿文化交往。

與澳大同步成長

1991年,黃輝考入澳大,修讀軟件工程,他回憶道:「那時澳大已是澳門最高的學府,因此很珍惜當時入學的機會。」1995年,他以優秀成績獲澳大推薦到葡國科研機構INESC深造,負責為葡國軍方基地開發地圖資訊管理系統。1996年,黃輝回澳,並以澳大主要研究員的身分,聯合清華大學展開中葡機器翻譯的研究。

黃教授相信,他的研究團隊是充分利用了澳門回歸前的「天時地利人和」,秉持著對前沿科技的追求,創新開發了中葡機器翻譯技術平台。「首先,與中英機器翻譯不同,中葡機器翻譯素材是一片空白,很多核心技術都需要自己一手一腳研發。其次,這是交叉學科的研究,離不開電腦和語言這兩大專業,當時澳大就有此優勢,人文學院葡文系師生從開發到資料輸入、校對和測試,都緊密參與。」回首這20年,澳大在培育機器翻譯人才上功不可沒,「不論澳門或內地,大家都知道大多從事葡文翻譯、機器翻譯的,都是澳大的徒弟,甚至徒孫。」

瞄準語音翻譯

2019年,澳門回歸20週年之際,黃教授與NLP2CT團隊推出「在線中葡英輔助翻譯平台」(UM-CAT),為中葡英雙語或三語互譯提供更專業、準確性更高的全文智能翻譯。團隊下一個目標是攻克中葡英語音翻譯領域。「語音翻譯也被認為是未來五年內最具商業潛力的。」黃教授透露,NLP2CT正積極研發「會議智能翻譯系統」,可滿足多場景同傳交互體驗,相關系統預計不久可供大眾使用。

來源:《澳大新語》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