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T10:54:17+08:002025-05-20|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片與澳門一水之隔的新空間,正成為澳大人施展才華的新舞台。從科技創新、文旅融合到民生服務,三位背景迥異的澳門斜槓青年、澳大校友——吳鴻祺、蔡淵博、鄭少施以各自的專業與膽識,在這片熱土上書寫著「澳門基因+橫琴機遇」的融合故事。他們的經歷證明:當澳大人的跨界視野遇上橫琴的政策紅利,便能交織出無限新希望。

跨界能力——發揮「通才」優勢

在澳門與橫琴深度融合的進程中,複合型人才成為推動發展的關鍵引擎,踐行「全人教育」理念的澳大,恰似一個「通才」孵化器,為校友賦予跨越領域、文化與技術的獨特優勢,成為校友在橫琴「跨界突圍」的核心競爭力。

橫琴口岸車道於全國首先應用聯合查驗一站式系統,令「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成功落地,令琴澳融合再次提速,而系統的核心技術正由校友吳鴻祺領銜的團隊建設。作為珠海博維網絡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憑藉「技術+管理」的複合背景,成為橫琴制度創新與科技融合的實踐典範。吳鴻祺於2004年入讀澳大商業資訊系統(BIS)專業,這一跨學科專業既教授程式設計、數據庫等硬核技術,又培養了學生的商業系統分析能力,他直言:「這種複合培養模式,讓我們畢業後能快速適應不同技術崗位,如今更契合橫琴對跨界人才的迫切需求。」

同樣憑藉跨界能力立足橫琴的,還有校友蔡淵博。2024年,他帶領團隊進駐「橫琴創新方」,全力開發挖掘澳門歷史文化的「發現澳門」文旅平台。蔡淵博分別於2002年及2010年獲澳大電機及電腦工程學士及碩士學位,因為希望將畢業作品付諸實踐,他在恩師陳偉基教授指導下走上創業路。十多年來,他創辦的先皓科技逐步發展,除了為政府、公營機構、銀行及博彩企業等開發企業級應用系統,如今他更成立發現澳門科技有限公司,在橫琴開拓「文旅+科技」的發展新方向。他坦言其不斷探索、孜孜不倦的性格早在澳大求學時養成,「我在澳大最大的得著是學到『學習的能力』,因為科技行業日新月異,我知道我一輩子都需要不斷吸收和學習,所以我未曾停歇過。」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文化體育處行政專員鄭少施正積極推動澳門青年交流和實習計劃的開展。這位2016年畢業於環球商業管理專業的校友,充分發揮其國際化背景優勢,協助對接澳門與橫琴資源,為兩地青年搭建發展平台。她的跨文化能力始於澳大求學時期:大四赴奧地利交換的經歷讓她學會在多元環境中溝通協作,而項目策劃管理等課程則為職業發展奠定基礎。畢業後,她選擇赴日深造並進入不動產行業,這段經歷進一步錘鍊了其跨文化工作能力,她認為:「澳大培養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正是橫琴最需要的人才特質。」

政策東風——從「試水」到「紮根」的力量

機遇總是垂青於目光敏銳、信念堅定之人。在橫琴這片承載粵澳深度合作使命的土地上,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澳大校友以無比毅力和堅強信念,成為紮根於此的逐夢人。

吳鴻祺回憶道:「早於2014年,即國務院正式批准橫琴自貿區設立那年,博維便在橫琴設立分支機構,我就是其中一個首批為公司做跨境佈局的人。」「當時連路燈都不完善,但澳門與內地優勢互補的巨大潛力,讓我看到橫琴的未來。」2017年公司正式進駐橫琴後,團隊遭遇交通不便、員工離職率高等困境,但他堅持將後勤支援、研發中心留在橫琴。轉機在2021年出現,隨著合作區「分線管理」等政策落地,企業獲得研發設備免稅、跨境資金便利等支持。如今,吳鴻祺率領的團隊不僅突破了人才瓶頸,更與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腦機介面技術等前沿研發,他更覺博維在橫琴發展的決定正確,「是橫琴,給了我們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產業聚集地之一,消費市場龐大。橫琴的地理優勢,讓我們能整合澳門與內地資源。」幾乎每日往返琴澳的蔡淵博感觸道。2019年年中,他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設立分公司,2024年進一步進駐創新方,實現從「試水」到「深耕」的戰略升級。過去五年間,蔡淵博帶領公司積極對接橫琴營商服務,通過接受稅務團隊上門輔導、參與政策培訓等方式,快速掌握內地市場規則,充分融入橫琴發展環境;加上便捷的交通與逐步完善的產業生態,他認為「橫琴確實是澳企進軍大灣區的最佳跳板」。

橫琴完善的民生配套不僅為人才安居提供了保障,更為專業人士搭建了發展平台。鄭少施最初關注橫琴是在日本深造期間,她開始了解合作區建設的進展。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出台後,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鄭少施敏銳把握機遇,在民生事務局人才需求凸顯之際加入,從此成為該局服務澳門青年的一員。她說:「我親眼見證橫琴民生配套日益完善,從基礎設施到電商服務一應俱全,這裡完全可以成為澳門青年的『第二家園』。」

破局思維——澳大人的「橫琴心法」

在橫琴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土地上,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惟有具備破局思維,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澳大的校友憑借勇氣與智慧,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橫琴心法」。

吳鴻祺將澳門發展劃分為兩個時代:「1.0時代是博彩業黃金期,帶來了高薪但單一的產業結構;現在橫琴開啟的2.0時代,讓我們能突破地域限制對接國家戰略。」他坦言當年放棄博企高薪選擇轉戰科技領域,就是為了在黃金學習期累積實戰經驗。「政策支持很實在,關鍵要找準定位。」對於在橫琴發展的風險,他認為:「任何新興區域的發展都是危中有機,重點是想清楚要做甚麼、獲得甚麼。沒有投入就沒有回報。」

「日日艱難,且越來越難,但也鼓勵我們在創新中勇於求變,敢於突破。」蔡淵博笑談創業艱辛。在他看來,每個時代都有獨特挑戰:「現在年輕人有AI工具,但創業本質沒變——不斷學習,創新求變,適應市場。」作為資訊科技人兼資訊媒體營運者,他深感這兩個行業變化之快:「做得越久,越覺知識不足,人工智能和新媒體領域完全顛覆傳統認知。」他建議想進軍大灣區的創業者別被窒礙,要從心態調適開始,「融入大灣區是必然,關鍵是把想法變成行動,在行動中找方向。」

作為青年交流平台的搭建者,鄭少施頻繁組織澳門青年赴橫琴參訪,親身體驗合作區發展。她觀察到,儘管橫琴配套日益完善,澳門青年仍面臨明顯的「資訊差」。「關鍵要主動打破資訊繭房,」她建議青年「先通過實習試水溫,同時持續提升專業技能」。有內地實習經歷的大學生,更能把握橫琴提供的專業對口崗位。「這裡讓青年真正學以致用,」鄭少施強調,「主動了解政策、實地體驗,是把握機遇的第一步。」

橫琴的「澳門故事」才剛開始

從吳鴻祺的科技攻關,到蔡淵博的文旅創新,再到鄭少施的青年服務,澳大校友的每一分努力,都為橫琴合作區帶來多元活力。隨著合作區經濟發展更充分、政策法規更完善,更多校友將循著他們的足跡,在這片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幹事創業、追逐夢想,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

Source:《澳大人》第144期

澳大校友走進橫琴新舞台

吳鴻祺校友

設立於合作區的珠海博維網絡信息網路資訊有限公司

蔡淵博校友

蔡淵博帶領公司積極對接橫琴營商服務

鄭少施校友

鄭少施積極推動澳門青年到橫琴交流和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