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4T12:27:24+08:002021-05-14|

跟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 (下稱CMS)主任、傳播系副教授林玉鳳 (1995年應用中文及中文傳意學士)採訪當天,陽光燦爛。經常流露親切笑容的她,跟室外的陽光一樣,總能給予他人一股温暖又被尊重的力量。澳門土生土長的林教授,在澳大任教24年,對澳門、對澳大充滿感情,「澳大是我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的另一個『家』。」

資源緊缺的年代

對大學的第一印象,始於林玉鳳13歲那年。當年她以中學舞蹈隊隊員身份去到澳大的前身私立東亞大學表演,「那時候的大學生是一批很特別的人物,包括他們的著裝、手拿file的神態等,都很受人注目。當我在澳大看見他們走過身邊那刻,就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讀大學。」

1988年私立東亞大學被政府收購,1991年改名為澳門大學,同年,家境不太好的林玉鳳成功勸服父母讓她讀澳大,成為應用中文及中文傳意學位課程的首屆學生。1995年大學畢業後,林玉鳳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課程,兩年後回來澳大任助教,翌年晉升為講師。她回憶說:「那時的澳大仍在氹仔的舊校園,地方小,設備不多,一班60名學生要輪流使用兩部電腦來剪,拍攝的器材也不多,要分組使用,教學資源很緊缺。」

一邊教書一邊讀博

林教授認為,過去40年,澳大對於本地教育界有引領先鋒的作用,也陪伴著澳門整個社會一起成長。 她說:「澳大很多學科都是我見證著開辦的,例如傳播、教育、法律等課程,都是我入學那幾年開設。」

林教授表示,在其剛入職澳大時,大學還沒要求教員具備博士學位學歷,隨著大學的發展,逐漸要求教學人員提升教學和研究的質量,「大學當時推出一些新的策略,包括支持講師通過攻讀博士學位晉升至助理教授,提升整個師資團隊的質素,而我也因此繼續一邊教學一邊攻讀新聞學博士學位。」

澳門特區政府在2000年後持續加大教育資源的投放,澳大當時十分支持教學人員參加國際會議或出外交流訪問,林教授也因此曾到劍橋大學克萊爾學堂擔任訪問學者,她說:「當年大學開始要求教學人員教學研兼備,我也是那時才開始做研究。這麼多年來,我見證著澳大的發展,也見證澳大如何一步一步推動本地教研人員提升學術和研究的素養。」她於2015年出版的個人專著《中國近代報業的起點——澳門新聞出版史(1557-1840)》是其潛心鑽研10年的心血,填補了中國新聞史上澳門部分的歷史空白。

以研究服務社會

長期從事媒介與社會,性別與媒體以及公共政策等多個範疇研究的林教授,於 2018年出任CMS主任,是其教研生涯的另一里程碑。

成立於1987年的CMS,在澳門1999年政權交接前的1980、90年代即以社會智庫的方式,與一眾社會領袖和各行各業的精英,為澳門回歸進程中澳門面對的問題與挑戰出謀劃策,成為澳門回歸祖國過渡時期重要的學術力量之一。澳門回歸後,CMS繼續配合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展各種研究項目和學術活動、構建「澳門經濟數據庫」、編輯大型學術理論刊物《澳門研究》,以及廣泛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等。

近年CMS做了大量配合新時代發展的社會研究、數據預測和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澳門最新宏觀經濟預測、探討施政報告、澳門城市總規劃系列座談會等。2021年2月,CMS發佈了《澳門回歸大事編年(1999—2019)》及《澳門回歸歷程口述史—變革前線》。林教授說:「這兩本書是CMS近年開展的澳門當代史研究的新項目之一,也是CMS澳門當代史研究領域的第一批成果。」

每當看到澳大這個家有任何成就,林教授笑說自己也會面上有光:「澳大培養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又可以回來這裏教書育人,發展自己的事業,還做出一些好的研究,服務社會,這都是我最感開心的事。」

這些年來,無論面對多麼繁重的教研工作和社會服務,她總能駕馭得很好。林教授表示,近年通過研究跟澳門社會的聯繫更為緊密,未來會計劃花更多時間做一些更多元化、更有影響力的研究項目,造福社群。

來源: 澳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