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https://ado.um.edu.mo/?lang=zh-hant Fri, 21 Mar 2025 02:06:01 +0000 zh-TW hourly 1 「羊豬老師」從澳大啟航的創作之路 https://ado.um.edu.mo/from-um-to-childrens-literature-the-creative-journey-of-mama-pig/?lang=zh-hant Thu, 20 Mar 2025 08:49:20 +0000 https://ado.um.edu.mo/?p=59126 楊穎虹,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校友,小孩和家長熟悉的「羊豬老師」。從語文教師到兒童文學作家,她一直以愛心滋養孩子的成 ...

The post 「羊豬老師」從澳大啟航的創作之路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楊穎虹,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校友,小孩和家長熟悉的「羊豬老師」。從語文教師到兒童文學作家,她一直以愛心滋養孩子的成長,用文字點亮孩子的童年。無論是作為母親、教師,還是作家,楊穎虹始終「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視角洞察世界,用故事陪伴他們成長。她的創作之路,不僅是一場澳門兒童文學的探索,更是一趟點亮心靈的旅程。

「童」一高度看事物

去年澳門大學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放日活動,楊穎虹欣然接受教育學院的邀請,向有志修讀師範的學弟妹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

這個故事,該從31年前說起。懷著青澀育人夢的楊穎虹入讀澳大,主修中文教育;1998年她畢業後投身教育界,先後在澳門培道中學、澳門培正中學擔任語文教師,春風化雨11年。成為媽媽後,她離開中學前線教職,到澳門理工大學擔任行政工作,同時以筆名「羊豬老師」進行兒童文學創作及獻策於教育領域。她的作品常見於《澳門日報》專欄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出版的《百分百家長》中。

楊穎虹目前於《澳門理工學報》編輯組擔任行政工作,同時身兼澳門筆會副理事長、澳門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澳門家庭教育協會副會長。她與一群同樣熱衷於兒童文學創作的家長合作,於2015年於澳門筆會發起「童一枝筆」兒童文學平台,推廣澳門兒童文學。在2018年的博鰲亞洲家庭教育專家學術論壇上,楊穎虹以其兒童故事《那隻沒有被染成金色的蝴蝶》為主題,談及孩子多元的成功標準,獲頒「亞洲家庭教育貢獻獎」。該作亦在2024年首屆「澳門國際兒童文學獎」中奪得「最佳澳門原創獎」。

如今,多部由楊穎虹合編或專著的兒童讀物,正展示於澳門文學館的書架上,成為親子共讀的寶貴資源。熱愛寫作的她,喜歡將兒童文學形容為一座橋,「這既是親子之間的歡樂之橋,也是連接兒童語言、認知與情感發展的橋樑,更能讓我與小孩站在同一高度思考問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傳遞正能量。」

化身為「星星天使」

楊穎虹「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承傳於教育學院。要讀懂孩子,成就孩子,必須先學會「俯身傾聽」,關心孩子的需要,發現每個孩子獨特的閃光點。

兒童繪本《那隻沒有被染成金色的蝴蝶》,正是從孩童視角出發的動人之作。繪本細膩刻畫了小蝴蝶「白白」從怯懦到學會自我欣賞的歷程,翅膀太小的「白白」,即便多麼努力,亦未能如花園中其他蝴蝶一樣飛向太陽,將翅膀染成金色,彷彿被遺落在主流世界的邊緣。但最終「白白」在「星星天使」溫柔而堅定的指引下悟明道理:不能像其他蝴蝶又何妨?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有自己的色彩和飛翔的方向。

看似質樸卻蘊含深意的故事,其實是傳遞楊穎虹的教育信念:「教育者就是『星星天使』,不在於改變孩子的本質,而在於守護他們活出最真實的模樣,陪伴他們找尋自己的光芒。」楊穎虹渴望成為他人生命中的「星星天使」,原來正因為曾被溫暖的星光指引。

蒙塵的珍珠

這位以溫暖筆觸感動無數讀者的作家,在談起成長歷程時總會自嘲是「學渣」——背書總是丟三落四、作文本上錯別字連篇,甚至懷疑自己患有讀寫障礙。

然而,這位內向女孩卻在書香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地。童年時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母親仍會經常帶她到書店挑選好書,為她打開了文學的窗。小學時,她已沉浸在文學世界中。升上初中,她的寫作才華被恩師黃永積發現,在這位「星星天使」的鼓勵下,她屢次參加各類寫作比賽並脫穎而出,這顆蒙塵的珍珠終於綻露光芒。

「羊豬老師」的由來

在培正中學執教期間,楊穎虹採取一套將寫作融入教學的新方法,透過公開的博客記錄學生的成長故事。她解釋道,這個靈感源於澳大的一門實踐課,旨在訓練未來的教師們如何撰寫教學日誌(Teaching Journal)。這門課不僅培養了師範學生記錄課堂與觀察學生成長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推動眾人透過系統性的反思,深入教育現場,思考自己和學生的成長。

楊穎虹認為,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表現、情緒變化,還是他們之間的同儕互動,都可以成為有價值的反思素材。這些教學日誌既是成長的見證,更是幫助教師分析學生需求、制定個別化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

她的博客吸引了一批忠實讀者——學生們的關注,她的文字亦成為鼓勵他們前行的力量。而其中的「小瑕疵」錯別字,「成功拉近了我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楊穎虹笑道。學生們因她偶有錯字而調侃她為「小豬」,這個可愛的綽號後來變成她的筆名「羊豬老師」——既取自她的姓氏「楊」,也寄託了她放下高高在上的權威形象,希望成為孩子成長玩伴的心願。

深耕澳門兒童文學

外表年輕甜美的楊穎虹,原來兒子已經是大學生。她之所以踏上兒童文學創作路,亦與兒子有關。

她和兒子有睡前親子閱讀的習慣,一起讀過很多好書。但在一趟駛向香港的渡輪上,兒子因船身搖晃而哭鬧不止,他們手上又沒有玩具或書籍,心急如焚的楊穎虹,看到兒子背包上的「憤怒鳥」卡通人物,忽然靈機一動,即興編了一個「憤怒鳥參加澳門大賽車」的故事。聽得入神的兒子漸漸停止了哭泣,也不再嘔吐。這次經歷鼓舞了她,讓她覺得自己也能創作故事。

後來,她試圖尋找更多與澳門有關的兒童讀物,卻發現寥寥無幾。於是,她便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家長攜手,為澳門的孩子們創作有本地特色的兒童文學。

楊穎虹亦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創作,完成了她的第一個作品《開開心心最重要》。兒子特別喜歡大熊貓,為了創作故事,他們參加市政署的導賞活動,得知大熊貓慶祝生日時,工作人員會用竹葉、麵粉等為大熊貓製作蛋糕,這些有趣的細節,以及「開開心心名字的由來」等想像,亦被他們編寫成兒童故事,成為孩子們愛不釋手的內容。後來大熊貓「心心」離世的消息傳來,她又創作《真心常在》,主要談到面對「心心」離世如何調整心理創傷的故事,成為系列故事的最後一章。整個系列由「開開、心心」離開故鄉、面對分離、好友離世等情節組成,引導孩子們學會面對生離死別。

「星星天使」接力賽

在澳大開放日的分享會上,楊穎虹結合自身經歷,娓娓道來「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人生哲理,讓學弟妹明白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應全力以赴,但同時也要學會接納生命中的各種不可控,以隨緣的心態面對結果,切不可因為際遇一時的不如意而質疑自己。她鼓勵有志修讀師範的學弟妹們一起參加「星星天使接力賽」,期待在更多「星星天使」的陪伴下,讓那些未長出金色翅膀、暫時未找到方向的孩子們,亦能拍翼展翅,找到自己喜歡的花朵,擁有自己喜歡的顏色。

Source: 《澳大人》第142期

楊穎虹以筆名「羊豬老師」進行兒童文學創作

楊穎虹1998年於澳大取得學士學位

楊穎虹(左一)回澳大參與兒童文學研討活動

《那隻沒有被染成金色的蝴蝶》

楊穎虹以兒童繪本傳遞「星星天使」的教育信念

多部由楊穎虹合編或專著的兒童讀物,正展示於澳門文學館的書架上

楊穎虹與兒子坐過山車

楊穎虹在勞校中學附屬幼稚園與家長們分享兒童繪本的創作心得

The post 「羊豬老師」從澳大啟航的創作之路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澳大校友卡最新優惠情報: 憑卡可於過百間本地商店享有消費優惠 https://ado.um.edu.mo/%e6%be%b3%e5%a4%a7%e6%a0%a1%e5%8f%8b%e5%8d%a1%e6%9c%80%e6%96%b0%e5%84%aa%e6%83%a0%e6%83%85%e5%a0%b1-%e6%86%91%e5%8d%a1%e5%8f%af%e6%96%bc%e9%81%8e%e7%99%be%e9%96%93%e6%9c%ac%e5%9c%b0%e5%95%86%e5%ba%97/?lang=zh-hant Fri, 28 Feb 2025 07:16:20 +0000 https://ado.um.edu.mo/?p=58817 最新加入/更新「澳大校友卡商戶優惠計劃」之商號共有4間,名單如下: 住宿–珠海橫琴雅辰悅居酒店 保健/美容–康 ...

The post 澳大校友卡最新優惠情報: 憑卡可於過百間本地商店享有消費優惠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最新加入/更新「澳大校友卡商戶優惠計劃」之商號共有4間,名單如下:

  • 住宿–珠海橫琴雅辰悅居酒店
  • 保健/美容–康美綜合醫療中心
  • 購物–Tesla Energia Macau Limitada
  • 其他–卓途葡語教育中心

目前已加入計劃之商號共有175間,校友只需出示校友卡,即可享用優惠,詳情可瀏覽澳大校友卡優惠了解更多。

  • 如遺失校友卡,可按此申請補發。
  • 建議於使用優惠前,先向商戶了解「澳大校友卡優惠」之最新情況。
商戶名稱 Name of Vendor 電話 Tel 優惠詳情 Offer details
珠海橫琴雅辰悅居酒店

Artyzen Habitat Hengqin Zuhai

(86) 756-6818-999 *優惠詳情:
酒店住宿享門市價9折優惠
思方匯餐廳用餐享85折優惠
杯裝酒(雞尾酒、葡萄酒、烈酒)買一送一
生日當天憑證件贈送甜品櫃蛋糕一份
游泳健身體驗次卡39元
游泳健身月卡688元
游泳健身季卡1888元

*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 Promotion Details:
10% off on hotel room rates
15% off on dining at Sifanghui restaurant
Buy one get one free for cocktails, wines and spirits
Present your ID to enjoy a free dessert cupcake on your birthday
Swimming & Fitness Experience Pass $39
Swimming & Fitness Monthly Pass $688
Swimming & Fitness Seasonal Pass $1888

*Valid till 31 December 2025

商戶名稱 Name of Vendor 電話 Tel 優惠詳情 Offer details
康美綜合醫療中心

Centro Médico Integrado CareMed

(853) 2848-3891 *優惠詳情:

憑校友卡可享優惠,請按查閱詳情

*優惠期至2025年12月31日

*Promotion Details:

Enjoy discount with the alumni card, click here to view more

*Valid till 31 December 2025

商戶名稱 Name of Vendor 電話 Tel 優惠詳情 Offer details
Tesla Energia Macau Limitada (853) 2850 9501 優惠詳情*:

持有澳大校友卡可享Tesla 企業計劃尊享禮遇:

詳情

*優惠期至2025年03月31日

Promotion details*:

UM alumni card holders can enjoy exclusive privileges of Tesla Corporate Program:

Details

*Valid until 31 March 2025

商戶名稱 Name of Vendor 電話 Tel 優惠詳情 Offer details
卓途葡語教育中心

Portguese Education Centre Bomporto

(853) 6231-2384 報讀成人葡語現金課程可享九五折優惠(一對一/一對二課程除外);

報讀兒童葡語課程可享九五折優惠(可與二人同行優惠疊加使用;一對一/一對二課程除外)

*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Adult course: Enjoy 5% discount of tuition fees when applying courses with cash payment (Not applicable to one-to-one/one-to-two courses);

Child Course: Enjoy 5% discount of tuition fees (applicable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wo-person discount; Not applicable to one-to-one/one-to-two courses)

*Valid till 31 December 2025

The post 澳大校友卡最新優惠情報: 憑卡可於過百間本地商店享有消費優惠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澳大獲贈逾千冊兩河流域與古埃及研究珍本典藏 https://ado.um.edu.mo/um-receives-donation-of-over-a-thousand-rare-books-on-mesopotamian-and-ancient-egyptian-studies/?lang=zh-hant Fri, 14 Feb 2025 02:54:50 +0000 https://ado.um.edu.mo/um-receives-donation-of-over-a-thousand-rare-books-on-mesopotamian-and-ancient-egyptian-studies/ 2025年2月12日,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 ...

The post 澳大獲贈逾千冊兩河流域與古埃及研究珍本典藏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2025年2月12日,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首席執行官、國際知名考古學與文化研究專家托馬斯·施耐德教授 (Prof. Thomas Schneider) 及其夫人訪問澳門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實地考察其捐贈的逾千冊兩河流域與古埃及研究珍本典藏。

這批學術典藏橫跨英、德、法、中四種語言,涵蓋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權威專著與專業期刊,其中多部絕版書目更特製藏書票以資識別,進一步彰顯其文獻價值。作為藝術史論與跨文明研究的重要基石,該批典籍為澳大提供了難得的參考資料,有助於深化相關領域的學術探討。

在捐贈儀式上,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李軍教授代表學系向施耐德教授頒發感謝狀,以表彰其對學術資源共享的卓越貢獻。此次捐贈的逾千珍本已正式入藏藝術與設計系圖書館,開放予本校師生及國際學者進行深入研究。

參訪期間,施耐德教授特別與藝術與設計系王玉冬教授、Prof. Uros 等教授展開交流,了解學系的課程與教學特色。校友及發展辦公室主任林鈺儀、全球事務部代表亦陪同出席此次訪問。

來源:人文學院藝術與設計系

The post 澳大獲贈逾千冊兩河流域與古埃及研究珍本典藏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2024/2025友生啟導計劃」結業禮 https://ado.um.edu.mo/%e3%80%8c2024-2025%e5%8f%8b%e7%94%9f%e5%95%9f%e5%b0%8e%e8%a8%88%e5%8a%83%e3%80%8d%e7%b5%90%e6%a5%ad%e7%a6%ae/?lang=zh-hant Mon, 27 Jan 2025 03:14:57 +0000 https://ado.um.edu.mo/?p=58649 由校友及發展辦公室與生涯發展中心合辦的「友生啟導計劃」(計劃)於1月18日(星期六)假學生活動中心音樂劇 ...

The post 「2024/2025友生啟導計劃」結業禮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由校友及發展辦公室與生涯發展中心合辦的「友生啟導計劃」(計劃)於1月18日(星期六)假學生活動中心音樂劇場舉行結業禮。本屆計劃自去年9月起開展,為超過80名校友及學生進行配對,校友導師及學員透過參與團體活動及小組見面會進行交流,互相分享經驗,促進友生關係,發揮「友生精神」。

副校長(全球事務)馬許願教授於致辭時感謝校友為計劃的付出,以導師身份向學弟妹提供不同的經驗及建議,協助母校培育莘莘學子,同時勉勵學生借鑒導師們的寶貴經驗,讓這份亦師亦友的珍貴情誼及精神得以延續。

結業禮上,導師及學員分別獲頒證書、「踴躍參與獎」、「優秀學員獎」以及「優秀導師獎」,並由獲頒優秀導師獎及優秀學員獎的黃小美校友及梁嘉裕同學分享參加計劃的感想及得著。

計劃已連續舉辦16年,旨在發揚「友生精神」,鼓勵校友回饋母校及為在校學生提供更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同時讓雙方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

「2024/2025友生啟導計劃」獲獎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獎項 Award 獲獎者 Awardees
優秀導師獎Outstanding Mentor Award 艾娜娜 Ai Nana
方炳隆 Fong Peng Long
江子怡 Jiang Ziyi
林思磊 Lam Sze Lui
杜燦球 Tou Chan Kao
黃小美 Wong Sio Mei
優秀學員獎Outstanding Mentees Award 梁嘉裕 Liang Ka U
彭嘉妮 Peng Jiani
王昕 Wang Xin
周子奇 Zhou Ziqi
踴躍參與獎Active Participation Award 區耀榮 Ao Io Weng
方炳隆 Fong Peng Long
林思磊 Lam Sze Lui
李淑貞 Lei Sok Cheng
梁嘉裕 Liang Ka U
梁子健 Paulo Leong
彭嘉妮 Peng Jiani
史林浩 Shi Linhao
王昕 Wang Xin
許海媚 Xu Haimei
周子奇 Zhou Ziqi

The post 「2024/2025友生啟導計劃」結業禮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首創安全空氣消毒機,岑邦杰校友實現「人機共處」 https://ado.um.edu.mo/%e9%a6%96%e5%89%b5%e5%ae%89%e5%85%a8%e7%a9%ba%e6%b0%a3%e6%b6%88%e6%af%92%e6%a9%9f%ef%bc%8c%e5%b2%91%e9%82%a6%e6%9d%b0%e6%a0%a1%e5%8f%8b%e5%af%a6%e7%8f%be%e3%80%8c%e4%ba%ba%e6%a9%9f%e5%85%b1%e8%99%95/?lang=zh-hant Tue, 21 Jan 2025 02:44:17 +0000 https://ado.um.edu.mo/?p=58529 在日新月異的年代,青年無疑是推動科技進步的生力軍,他們有創新的思維和熱情的態度,更有堅定的意志和不變的初心。《 ...

The post 首創安全空氣消毒機,岑邦杰校友實現「人機共處」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在日新月異的年代,青年無疑是推動科技進步的生力軍,他們有創新的思維和熱情的態度,更有堅定的意志和不變的初心。《澳大人》專訪澳門大學心理學系校友、紫電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之一的岑邦杰,聆聽他堅守理想,善用所學,勇敢追夢的故事,實現從學生到青年企業家的蛻變。

備受肯定的科創成果

一位西裝筆挺的年輕人,雖拄着步行輔具,卻比約定時間提早20分鐘到達受訪現場,「傷勢無礙,只是受訪後,我要趕著去參加科創企業交流配對會。」這位充滿魄力的小伙子,正是安全空氣消毒技術的發明者——岑邦杰。

大學畢業才兩年,岑邦杰已有超過5年的創業經驗。2019年,他就讀澳大一年級,在澳大創新創業中心的支持下,成立紫電科技有限公司。數月後,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他研發多年、能殺滅空氣中99.99%病毒和細菌的空氣消毒產品派上用場,用以支援本澳防疫抗疫工作,切實保障居民健康。

產品實力得到驗證,公司的發展亦漸上軌道。岑邦杰將公司總部設於澳門,生產廠房落戶以製造業聞名的佛山。至今,他的空氣消毒機於大灣區內銷售近13,000台,被應用於內地和澳門的商場、醫院以及科學館等公共場所。這位澳門青年,正在為公共衛生及消毒領域作出自己的貢獻。

安全空氣消毒機的誕生

《論語∙為政》有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岑邦杰立志研究安全消毒空氣技術時,剛好15歲。他的研發肇因,與他小時候經歷的另一場疫症——「沙士」有關。

那時,家中有兩人深陷疫情漩渦。一是任職醫生的叔叔,每天堅守抗疫前線;另一個則是不幸感染肺炎的岑邦杰,作為一個小病號,他對病毒帶來的痛苦深有體會,但更讓他無法忘懷的,是醫生叔叔的一番感慨,原來當時使用的空氣消毒器械,因採用臭氧和高壓靜電技術,會對身處其中的病人造成二次傷害。「那時我便萌生了研發安全空氣消毒設備的念頭,即便在有人的環境也能安全地進行空氣消毒。」這顆以創新科技服務人類健康的夢想種子開始萌芽,並且隨着歲月的累積,扎根愈深。

困難和挑戰,往往是夢想茁壯成長的催化劑。當岑邦杰為空氣消毒產品做市場分析及技術研究時,赫然得悉同一概念的產品已停止創新近20年,他驟覺時不我待,毅然踏上創業路,但迎來的是重重難關。「我從2014年成立安全空氣消毒機項目,走過一段很長的試錯過程。」岑邦杰道出每一代產品遇到的挑戰:在初代產品之上,第二代要解決體積大且笨重的問題;第三代,重點針對有害物質的釋放;第四代,要提升空氣淨化的效能;第五代最關鍵,要優化產品的材質,因為這會涉及防火等安全問題。」

經過1,000天披星戴月的努力後,核心的材質問題終於解決,岑邦杰研發出一種具特殊性能的材料,並改良了芯片的控制裝置。但障礙尚未完全掃清,如同所有初創者般,資金獲取和市場機會的挑戰擺在面前。

「若無澳大創新創業中心幫助,產品可能無法面世。」

中科院院士的肯定

2019年,岑邦杰入讀澳大,當他得悉澳大創新創業中心可為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孵化服務時,便到中心毛遂自薦。中心職員聽取其產品的核心技術與創業理念後,敏銳地察覺到其潛力,於是協助他註冊公司,繼而提供財稅與法律諮詢等支援。其中讓岑邦杰得著最大的,是獲中心推薦參與各類創業比賽,他亦不負眾望,經過全國海選後,勇奪「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港澳台賽區金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銀奬等多項殊榮。

在岑邦杰看來,獲獎不僅印證產品的可行性與創新性,向外界展示澳門年輕一代的科研實力,更重要的是,「在比賽中有機會和專家溝通,接受專家指導,他們的建議對產品改進非常有幫助。特別是獲得中科院院士等權威人士的肯定,為日後產品於大灣區醫療機構落地及推廣創造條件。」

澳大創新創業中心還推薦他參加商業對接、路演等活動,希望能助其募集資金,增加知名度。後來,他創辦的紫電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天使基金投資,產品亦成功面世。

懂人性更重要

初創公司不僅需要硬技術,亦須配備軟實力。「我發現,要穩住企業、做好生意,管理更重要。我選擇讀澳大心理學,正為學習管理技巧。」

岑邦杰有此想法,是源於上世紀90年代赴內地開設冷氣廠的父親的經歷。他憶述,小時候常聽見父親為工廠的生產管理苦惱:工友素質參差、紀律鬆散、效率不高,還給工廠營運構成隱患,「我想,將來我的公司,生產要規範,管理要有序,才能保證產品質素。而問題的根源大多來自於人,對人的了解愈多,愈能做出明智的決策。心理學正是幫助我了解這些的專業。」

心理學在事業上的應用還不盡於此,岑邦杰娓娓道來:運用心理學統計、消費心理學等知識,借助市場大數據分析目標客群的行為模式和需求,繼而有針對性地策劃產品宣傳,打造品牌形象;在重要的商業談判中,他巧妙地運用心理學的「登門檻效應」——先提出一個小要求,讓對方容易接受,再逐步提出更大的要求,最終談妥合作。「心理學讓我更加了解人性,對我創業有很大幫助。」岑邦杰說道。

是金子總會發光

岑邦杰感念澳大的教育之恩,這些年間,他積極支持創新創業中心舉辦的活動,分享創業經驗和心得,鼓勵在創業路上同行的澳大人。

從2014年啟動空氣消毒產品項目,至今岑邦杰已為此打拼十年。他認為,創業有兩大關鍵要素,一是堅持,「不放棄會讓你走出自己的路」;二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指引我在充滿艱辛與挑戰的創業路上堅持前行」。他笑言,父親至今還常常談起小時候的他在工廠駐足觀察生產流程的專注模樣,又或獨坐一角砌機械零件的認真勁。岑邦杰回憶道,他甚至參與父親的工作小組討論,一些行外人難以理解的生產問題,小小年紀的他耳熟能詳。到中學時期,他對物理學的興趣與日俱增。這些日積月累的點滴,為日後技術創新及產品研發奠定基礎。

「我時刻銘記爺爺留下來的家訓:『是金子總會發光。』我想他是期待後輩堅持追求熱愛的事業,認定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最終一定能收獲成功。我希望能以科研核心能力創造社會價值,在研發和創業的路上繼續拼搏奮進!」

Source: 《澳大人》第140期

岑邦杰

岑邦杰在澳大創新創業中心展示他的產品及身後獲頒的奬狀

岑邦杰獲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奬項

岑邦杰在學時善用大學創新創業平台展示產品成果

岑邦杰在畢業禮上與宋永華校長合影

岑邦杰在大灣區佛山設廠創業

岑邦杰在學期間參與「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並獲港澳台賽區金獎

2024年9月紫電科技有限公司榮獲澳門經濟科技發展局頒發「潛力型科技企業」認證

The post 首創安全空氣消毒機,岑邦杰校友實現「人機共處」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校友企業團隊分享創新創業的經驗 https://ado.um.edu.mo/58952/?lang=zh-hant Fri, 10 Jan 2025 01:56:53 +0000 https://ado.um.edu.mo/58952/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和創新創業中心邀請兩間校友由澳大孵化的初創企業: 澳門寵物紀元有限公司及紫電科技有限公司,走 ...

The post 校友企業團隊分享創新創業的經驗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和創新創業中心邀請兩間校友由澳大孵化的初創企業: 澳門寵物紀元有限公司紫電科技有限公司,走入中學進行 “校園創業講座”,分享創新創業的經驗,推動“澳大-校友-社區"的多元合作。

培正中學專場

澳門寵物紀元有限公司

付昊明校友 (創始人兼營運總監)

譚佩詩校友 (創始人兼行政及財務總監)

紫電科技有限公司
岑邦杰校友

  • 紫電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2020 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

勞校中學專場

The post 校友企業團隊分享創新創業的經驗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校友分享: 從學子到師者 以專業知識回饋母校 https://ado.um.edu.mo/%e6%a0%a1%e5%8f%8b%e5%88%86%e4%ba%ab-%e5%be%9e%e5%ad%b8%e5%ad%90%e5%88%b0%e5%b8%ab%e8%80%85-%e4%bb%a5%e5%b0%88%e6%a5%ad%e7%9f%a5%e8%ad%98%e5%9b%9e%e9%a5%8b%e6%af%8d%e6%a0%a1/?lang=zh-hant Tue, 07 Jan 2025 01:47:05 +0000 https://ado.um.edu.mo/?p=58347 澳大秉持「立足澳門、共建灣區、融入國家、走向世界」的理念,致力提供優質教育和發展具國際影響力的重點研究。隨著國 ...

The post 校友分享: 從學子到師者 以專業知識回饋母校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澳大秉持「立足澳門、共建灣區、融入國家、走向世界」的理念,致力提供優質教育和發展具國際影響力的重點研究。隨著國際聲譽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澳大已建立一支具國際影響力的教研團隊,他們都是來自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也有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當中更不乏澳大校友的身影。本期《校友通訊》採訪了三位於澳大任教的校友,當中有因優秀教學表現和成就而獲頒「澳門大學卓越教學獎」的黃輝校友、有因出色的科研成就獲聘為「澳大濠江學者」的李家明校友,也有在今年加入澳大的新力軍劉銘璇校友,與我們分享如何從昔日的莘莘學子,成為今日站在講壇上的師者,以學者身份回饋母校及社會。

教育結合科研 卓越教學獲肯定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慧與機器翻譯的結合改變了跨語言交流的方式,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澳大校友、科技學院副教授黃輝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投身機器翻譯技術的研究工作,全球首個「中葡機器翻譯系統」就是他其中一項傑出成果。除了是澳門機器翻譯研究的領航人,黃輝亦是學生們在茫茫學海中的引路人。多年來他秉持「因材施教、樂育人才」的教育理念,為母校培養出不少人才,更於2023/2024學年獲頒「澳門大學卓越教學獎」,肯定了他在學科領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在教育路上孜孜不倦的付出。

學術之路 啟航於澳大

1995年,在澳大修畢軟件工程學士的他,獲啟蒙老師馬許願教授的推薦,前往葡萄牙科研機構深造,並為當地機構研發出一套地理管理系統。「走出去」的經歷令他眼界大開,回到澳門後遂決定重返澳大攻讀軟件工程碩士,後來更成為了澳大科技學院的研究員,在這條學術路上與母校並肩前進。

澳門回歸前夕,政府為解決葡文文件的翻譯問題,召集高校科研人員討論開發中葡機器翻譯的可能性,而黃輝正是當時的科研人員之一。「其實機器翻譯是很難的,全世界基本上沒有相關方面(中葡翻譯)的研究,當時打算挑戰自己便去做,一心只想做好這件事。」1999年,澳大推出全球首部中葡雙語發聲詞典——「中葡通」,備受政府及社會各界應用。黃輝表示,「中葡通」的誕生離不開母校給予的機會及平台,更令他了解到機器翻譯領域的價值和潛力,驅使他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時選擇相關研究方向繼續進修。

學海中的引路人

黃輝慶幸自己在求學時遇到好老師的啟發和機遇,推動他踏上學術路,由學生走到科研人員,中間累積的是歷練和知識。2008年,他正式展開教師生涯,將自己多年的豐富經驗和學識,化作雨水滋養學生,令一棵棵「新苗」茁壯成長。著重因材施教的他會從學生們的專長及興趣入手,構思出多樣化的研究方向,發掘學生的個人潛力;同時致力推動課堂基於科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黃輝認為「每個學生都是NO.1,不要小看學生,他們的潛力相當大。」2009年,黃輝成為澳大「自然語言處理與中葡機器翻譯實驗室」(NLP2CT)的負責人,利用更完善的平台推動相關領域的科研發展,讓學生「活學活用」,將書本上的理論在實驗室內實踐,真正實現教學與科研並軌進行的理念。

在他樂育人才的理念下,培育出來的學生在不同領域各自發亮,當中有在高校探索前沿科學的研究人員、任職於世界五百強科技企業的行業精英、以創新科研成果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中國三十五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三十五人」的科創企業家等。多年來黃輝不僅在科研工作上力求創新,更時刻鼓勵學生和研究團隊積極參與並共同推動產學研發展。他與研究團隊所創辦的「優創譯科技有限公司」亦透過入駐澳大創新創業中心進行孵化,並成功將科研成果商品化,成為社會大眾都能應用的產品。

對於獲母校頒授「卓越教學獎」,黃輝認為是莫大的榮譽。他深信一名理想的教師要同時注重培育學生的學術能力及社會責任感,教育他們成為兼具兩者之優的公民,日後才能在校內外取得成功,為社會作出貢獻。同時作為校友,他勉勵學弟妹們要保持專注,專注在追求知識和有價值的事情上,善用學校豐富的科研資源和平台,像機器翻譯般的持續革新,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把握機會發揮所長,探索不同領域的無限可能性,日後才能發光發亮。

承先啟後 培育人才

澳大微電子研究院助理教授李家明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2012年在澳大獲得電機及電子工程學士學位,也是澳大榮譽學院(HC)的首屆畢業生。憑藉優秀的學業成績及學術表現,他於本科畢業後直接獲澳大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學位後獲聘為「澳大濠江學者」,並獲邀到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進行跨學科研究合作。在澳大歷經學士、博士及濠江學者的不同身分轉變後,李家明決定以學者身分走上教研之路,冀以研究成果及傳授知識來回饋母校。

學子生涯遇伯樂

在榮譽學院的學習不但讓李家明定立了日後的目標及研究領域方向,同時更堅定了想成為老師的想法。當時他參與了「榮譽生研究經驗建立計劃」,有機會跟隨所屬學院的教授從事研究工作,成功加入由馬許願教授帶領的「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到關於晶片的研究項目。在實驗室學習的經歷中,他遇上了啟蒙老師,同為澳大校友的麥沛然教授。「我很欣賞他會與學生一起去解決問題的態度,以及他對研究的那份專注和熱誠。無論在觀察研究方法或尋找研究上的難點,以及思考如何在研究中突破,麥教授的指導對我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家明完成博士學位後憑出色的科研成果獲聘為澳大濠江學者,2017年更獲邀到在哈佛大學Donhee Ham教授的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在哈佛大學完成兩年深造後,他決定回到澳大專心研究晶片與培育人才,目前他是微電子研究院的助理教授,任教大一的基礎物理課程以及研究生的傳感器電路課程。作為老師及校友,他希望能像麥沛然教授一樣回饋母校,在研究上創造出更好的成果以及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他亦以老師身份參與了「榮譽生研究經驗建立計劃」,提供研究機會予榮譽學院的學生,將自己的經驗傳承給學弟妹。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精神

從學生到濠江學者,李家明與澳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回到澳大任教,他希望能用自身所學回饋母校。另一方面,他亦享受教導學生的過程,以澳門人身份為這座小城培養下一代人才。在數年的教學生涯中,他逐步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他提及,每個老師都有自己偏好的教書方式,例如在教授本科的物理課程中,他較為著重學生對於題目的思考,比起利用演示文稿(PowerPoint)講解,他更喜歡在白板上一筆一劃寫下解題步驟,加強學生的參與感,同時令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及消化題目。現在,每每開展新題材,他都會先將自己代入學生的角色,更會回想自己在學生時期所接觸的教學方法,力求為學生構思出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把知識傳遞出去。

澳大作為李家明在教育及學術生涯的啟航地,他勉勵學弟妹善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因為澳大不論在學習或研究上,都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空間,相當鼓勵跨學科學習。澳大創新的教學思維,令學生不僅能學習自己專業的課程,更能選擇其他學系的學科,多元的學習結構令學生擁有更豐富的知識去支撐自身發展,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

在澳大開啟育才之路

每年踏入新學年,除了迎來數千名新生外,亦有一群對教育及學術抱有熱誠的教學人員加入澳大,劉銘璇就是今年加入的新力軍之一。2016年從澳大傳播系畢業後,赴美繼續進修,先後取得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傳播學碩士學位及南加州大學博士學位。劉銘璇以學術為舟,以熱愛為帆,完成了一段從澳大到國際,再回歸澳大的學習與成長之旅。從求學到育人,她將在澳大再次揚帆,在追逐學術路上展開新的旅程。

學術路的起點

2012年劉銘璇入讀澳大傳播系學士課程,由於成績優秀,獲得了入讀榮譽學院的機會。「本科期間我透過榮譽學院成功申請擔任心理系教授的研究助理,有機會參與到不同的研究項目,當中也發現自己較適合往學術方向發展。」她表示在大學擔任研究助理的經驗有助她確立往後的研究方向,也為她未來的學術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銘璇表示,澳門多元文化的城市魅力以及澳大的學術氛圍是促使她回到澳門發展的主要原因,對她而言,澳門不僅是最愛的城市之一,也是她學術夢想的起點。2024年,她正式在澳大開展教育生涯,擔任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一職。回到母校,她依舊感受到濃厚的學術氛圍。她表示,澳大學術環境自由,以學生為中心,令學生能夠自主地分配學習時間。學校亦鼓勵各個學院間的跨學科合作,對新入職的教師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讓她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培養學生公民意識

劉銘璇現時主要負責本科二年級的英文新聞寫作課程。在她看來,新聞不僅是傳遞訊息的工具,更是塑造公眾意識、促進社會正義的重要力量。因此,她不僅教導學生新聞寫作的基本技巧,同時注重培養他們辨別真假新聞的能力,以及透過新聞關注社會,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目前,她正進行關於數字媒體、用户心理和行為等相關方面的研究項目,亦很鼓勵有興趣的學生一同參與,希望同學能和當年的自己一樣,在澳大收穫更豐富的學術經歷。

對仍在求學路上的學弟妹們,當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劉銘璇鼓勵必須具備勇氣,不要懼怕,應視之為成長的契機,同時要保持謙遜,不恥下問的態度。「每個人的經驗和知識都是寶貴的財富,在澳大這個國際化的校園,不論在學院、書院等地方,都能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習對象,能夠與不同的人交流學習,對於自身的成長絕對有幫助。」她希望每位學子都能銘記澳大的校訓「仁、義、禮、知、信」,這不僅是個人品德的修養,更是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基石。只有如此,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不僅實現個人價值,更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黃輝校友

黃輝榮獲澳大2023/2024學年卓越教學獎

黃輝於2009年成為澳大「自然語言處理與中葡機器翻譯實驗室」的負責人

李家明校友

由於卓越的學術表現,李家明在完成博士學位後隨即獲聘為「澳大濠江學者」

李家明獲邀成為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

劉銘璇校友

在澳大的學習經歷是劉銘璇學術之路的起點

劉銘璇希望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

The post 校友分享: 從學子到師者 以專業知識回饋母校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2024/2025友生啟導計劃」:龍鬚糖製作工作坊 https://ado.um.edu.mo/dragons-beard-candy-making-workshop-2024-2025-ams/?lang=zh-hant Mon, 16 Dec 2024 09:24:03 +0000 https://ado.um.edu.mo/?p=57606 由校友及發展辦公室(辦公室)與學生事務部生涯發展中心(中心)合辦之「2024/2025友生啟導計劃」已於 ...

The post 「2024/2025友生啟導計劃」:龍鬚糖製作工作坊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由校友及發展辦公室(辦公室)與學生事務部生涯發展中心(中心)合辦之「2024/2025友生啟導計劃」已於2024年9月展開。為促進校友導師及學員間的交流互動,主辦單位於11月16日(星期六)舉辦龍鬚糖製作工作坊,這次工作坊是本學年計劃的第二場團體活動。

龍鬚糖是澳門的民間傳統小食,其製作技藝更於2020年被列入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是次活動讓參加者親身體驗到製作龍鬚糖這種傳統手工食品整個過程,以不同角度認識「龍鬚糖製作技藝」這一項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中,友生們更互相品嘗成品並合照留念,留下美好回憶。

「友生啟導計劃」旨在發揚「友生精神」,鼓勵校友回饋母校及在校學生提供更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同時讓雙方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

The post 「2024/2025友生啟導計劃」:龍鬚糖製作工作坊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澳大獲贈逾千四珍貴標本 https://ado.um.edu.mo/um-receives-donation-of-over-1400-specimens/?lang=zh-hant Mon, 16 Dec 2024 02:28:05 +0000 https://ado.um.edu.mo/um-receives-donation-of-over-1400-specimens/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舉行“生物多樣性的傳承:Dr. Emmett R. Easton標本捐贈儀式”。是次捐贈的 ...

The post 澳大獲贈逾千四珍貴標本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舉行“生物多樣性的傳承:Dr. Emmett R. Easton標本捐贈儀式”。是次捐贈的標本由依思騰博士(Dr. Emmett R. Easton)在90年代於澳大任教期間,在澳門野生生態環境中收集得來,具有研究澳門生態環境演變的價值。

在捐贈儀式上,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會長汪爾達代表依思騰將標本捐贈予澳大,並由澳大副校長馬許願(Rui Martins)代表接收。馬許願向依思騰和該同學會致送感謝狀,並由汪爾達及該同學會理事長雷志江代表接收。

是次捐贈的1,491個標本,包括1,135種乾燥標本和356種浸液標本。澳大澳門研究中心客席助理教授梁志文表示,經初步檢查,捐贈的標本中至少有一種或以上的物種在澳門已不復存在,這批30多年前的珍貴標本將為澳門的物種研究提供重要實證。

依思騰90年代在澳大退休時,已向澳大圖書館捐贈了數百份標本收藏。退休後居住在美國的他,希望再將手中的珍貴標本捐贈予澳大。在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的聯繫及協調,以及澳大校友及發展辦公室、澳大伍宜孫圖書館的支持下,相關標本已順利運抵澳大。

出席捐贈儀式的嘉賓還包括澳大圖書館館長吳建中、校友及發展辦公室主任林鈺儀等。

新聞來源:澳門研究中心

The post 澳大獲贈逾千四珍貴標本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校友會活動花絮:澳門大學(上海)校友會舉行校友座談會 https://ado.um.edu.mo/%e6%a0%a1%e5%8f%8b%e6%9c%83%e6%b4%bb%e5%8b%95%e8%8a%b1%e7%b5%ae%ef%bc%9a%e6%be%b3%e9%96%80%e5%a4%a7%e5%ad%b8%ef%bc%88%e4%b8%8a%e6%b5%b7%ef%bc%89%e6%a0%a1%e5%8f%8b%e6%9c%83%e8%88%89%e8%a1%8c%e6%a0%a1/?lang=zh-hant Thu, 05 Dec 2024 02:08:16 +0000 https://ado.um.edu.mo/?p=57366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澳門大學(上海)校友會(UMSHAA)於上海舉辦校友座談會,同場更設 ...

The post 校友會活動花絮:澳門大學(上海)校友會舉行校友座談會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澳門大學(上海)校友會(UMSHAA)於上海舉辦校友座談會,同場更設迎新活動及友生啟導計劃啟動會。UMSHAA匯報了過去的工作及活動,更以友生啟導計劃的開展歡迎校友會的新成員,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初到上海生活的澳大校友,由在不同領域上具豐富經驗的校友作導師,為有需要的校友學員提供適切的支持及指導。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ADO) 主任林鈺儀衷心感謝校友會對母校的支持,透過舉辦多元化的校友活動聯繫校友,團結校友社群。亦期望校友會能繼續發揮好橋樑角色,凝聚更多在當地工作和生活的校友,共建共享平台,推動母校發展。

其後,ADO與校友們更進行了答問環節,透過面對面的交流機會,讓校友加深對ADO的了解及學校發展。讓我們期待下一次的相聚,也歡迎校友們常回母校看看!

The post 校友會活動花絮:澳門大學(上海)校友會舉行校友座談會 appeared first on 校友及發展辦公室.

]]>